Search

社會住宅的居民不該被污名化
社會住宅附近的居民,也不該被污名化!

每...

  • Share this:

社會住宅的居民不該被污名化
社會住宅附近的居民,也不該被污名化!

每個社會住宅的案子遇到阻力的原因都不盡相同。

有些確實是少部分人士為了政治因素帶風向。但有更多,是真的有具體的疑慮。

例如我的選區文山區,因為捷運建設長年延宕,交通問題非常嚴重。

而公宅戶數動輒一百多戶到三四百戶,對交通的影響,並非一般百戶以內的建案可以比擬。

當初市府將最多的公宅規劃在文山區時,確實引發地方居民的嚴重焦慮感。

但大多數的文山區居民,是理性且良善的。在經歷用心的溝通之後,文山區的居民也都接受,公宅建設仍然依照規劃進行。

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瞭解問題。社宅面臨阻力,就該用心去了解民眾的憂慮在哪裡。

我所接觸過的案例,周遭居民在意的是交通規劃,在乎上下班會不會更容易塞車,在乎公宅的建築品質、管理維護能否比以前的平宅更優質。

幾乎沒有人會問:誰會住進來?更沒有人會說「窮人不能住進來」。

大家在意的是社區的品質管理,是「怎麼住」而不是「誰來住」。

沒有去實際瞭解真正的原因,動輒把社宅周遭的居民描繪成嫌貧愛富、討厭窮人當鄰居、只關心自己房價不關心別人死活的樣子,對公宅周遭的居民非常不公平。

難道社宅周遭的居民就活該被政府污名化嗎?

再者,一個更荒謬的現實是:

如果真的用心去看過台北市公宅的租金和招租條件,就會知道「公宅不能全部都是窮人」根本就是假議題!

以目前台北市公宅的租金,必須是有基礎經濟能力的人才能負擔,最弱勢的窮人還是租不起。

「要有高單價產品讓中上收入者入住,以免整棟房子都是窮人」的說法,是很脫離現實的。

錯了就錯了,回去檢討、改正就好。扯一推五四三,實在很奇怪。

關於公宅,柯文哲有三個跳票、一個原則問題:

1⃣️ 8年5萬戶公宅政見跳票:

我的建議是,8年5萬戶跳票沒關係。但5萬戶的目標不能跳票。

8年內蓋不出五萬戶,大家可以體諒。但8年總可以「規劃」五萬戶讓未來的市府接手做。

2⃣️ 每坪租金不超過500元,跳票:

我的建議是,重做財務評估,以「入住者收入30%」重新設算租金定價及申請條件,評估政府要負擔多少支出,再進一步談自償率如何設定。

3⃣️ 每戶最高租金不超過3萬元,跳票:

我的建議是,全面檢討規劃中的社會住宅房型、坪數、設備,搭配剛才第二個建議,重新設算租金。

一個原則問題:

社會住宅到底是「公營事業」還是「社會政策」?這個大戰略必須清楚定錨。

如果當成「不能虧錢的公營事業」來辦,台北已經有這麼多包租公了,還需要拿納稅人的錢創造全台最大包租公嗎?

如果是「社會政策」,世界上有政府不出一毛錢的社會福利嗎?

定價有問題就該檢討。不要再拿「每月四萬還是搶破頭啊!」來說嘴了

有很多窮人餓肚子,政府推出福利餐廳,宣稱要解決弱勢的飲食問題,限量賣一個三百塊的和牛便當,會不會賣完?會!但這樣合理嗎?

「我請米其林大廚用和牛高級食材,市面上都賣三百五,我賣你三百已經便宜了。而且我的店不能都是窮人來買」

這樣講會通嗎?用納稅人的錢補貼五十塊給買得起三百塊便當的人,這樣是公平正義嗎?

沒人會嫌錢多,中上收入的人在想的是怎樣可以更有錢。市面上接近五萬的新房,定價四萬出租,當然還是抽爆。

只是這8折的優惠,是納稅人補貼給中上收入者租房,台北市已經有錢到可以補貼年收超過100萬的人租房子嗎?

居住正義的核心,就是要解決無法負擔的市場行情。

如果凡事都以「市場行情就是這樣」來解釋,那居住正義就不要再喊了。

政治不難,找回良心而已。

社會住宅政策不難,找回2014的柯文哲政見而已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上班時間是臺北市議員。 非上班時間會主持、演講、寫作。 特別有興趣的議題包括: 司法改革、性別平等、轉型正義、國家前途
臺北市議員(大安、文山) 關注司法改革、性別平等、憲政民主。希望能讓台灣的下一代,在團結、平等、自由的國家快樂成長。 活動邀約請來信: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